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機場安檢到登機的全場景都能實現“刷臉”,這一全流程將在全國推廣。5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悉,中科院和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簽署了加強聯(lián)合實驗室的建設合作協(xié)議,由該院承擔的中科院重點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tǒng)”已經實現了機場全流程人臉識別,并將在全國推廣。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主任石宇介紹,由該中心承擔的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tǒng)”已經實現全流程可“刷臉”。他們最新研發(fā)成果“人工輔助驗證智慧安保系統(tǒng)”為雙門閘機,可以取代安檢臺。在第一道門時實現登機信息查驗,第二道門時實現身份比對安檢工作,旅客僅需在安檢驗證時出示一次證件進行身份核驗。成功后,安檢通道的身份復核、登機口的旅客信息復核都可以“刷臉”完成。全程無需登機牌、二維碼,現場人臉照片直接成為數字化安檢驗訖標識。
該系統(tǒng)已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完成成果轉化應用,試運行期間,安檢通道前的人臉識別閘機人均通關速度已達6秒以內,安檢通道內的人臉識別復核工作可實現小孩獨自“刷臉”過閘機,所有乘客都能“刷臉”登機。該系統(tǒng)推動了安檢流程人工驗證崗變?yōu)槿斯ぽo助驗證崗,得到了民航局官方的許可,在全國尚屬首個。據統(tǒng)計,該系統(tǒng)為白塔機場每年節(jié)約成本五六百萬元。
據了解,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tǒng)還包括安檢判圖人員工作狀態(tài)管理系統(tǒng)、人包對應系統(tǒng)、動態(tài)布控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應用,將實現機場從安檢到登機的全場景“刷臉”。隨著協(xié)議的簽訂,各項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這一套應用流程將全國推廣,下一步將首先在太原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和張家口機場進行安裝應用。
?。ㄔd于《科技日報》 2019-05-23 06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